清明时节话秋千

来源:米乐看球    发布时间:2024-04-07 04:36:28

  秋千,古代多写作“鞦韆”,既是名词,即一种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也是动词,指戏秋千活动。

  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打猎、收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发明出来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华夏。秋千在南北朝时期流传到民间,唐代今后大为盛行。今日仍较常见,且尤为朝鲜族、高山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所喜欢。

  秋千在寒食、清明诗词中频频呈现,咱们彻底有理由说秋千是寒食、清明诗词的标志性意象之一。

  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意象是与春天、欢喜、芳华相关联的。首要,秋千与红杏绿柳、春烟画船相同,是明丽春日里一道美丽的景色:“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其次,秋千戏的基本功能便是招供文娱。你看,“春昼阴添一倍长,秋千文娱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往来不断随风散异香”。其三,秋千尽管雅俗共赏,但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秋千意象往往与芳华年少有关,如“少年儿女重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但是,秋千又与哀痛、惜春、叹老等情感不可分割。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呈现也代表着春天即将完毕,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心境乱。”过了寒食,秋千不再戏,惨景不胜看。

  当然,春日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戏秋千也易牵动诗人的烦恼。张元斡《功德近》云:“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光。”细雨打湿了秋千,夸姣春光被雨打搅,难免有春光搁置的惋惜。韩琦清明上坟途中看到“阙祀丘坟无解裂,荐饥村落少秋千”时,心境更为沉重,由于秋千是平和健康年代的游戏,当社会骚动、生灵涂炭时,谁还有心境玩秋千呢?不管城市或村庄,缺少了处处秋千的画面,没有热热闹闹荡秋千的场景,显得冷清而惨白,一般百姓生活的艰苦贫穷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年人看秋千,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回味芳华华年的无限风光之后往往是多病落寞、漂荡沧桑的悲愁,或是年迈万事蹉跎、身闲心懒的感喟。

  秋千是中国古代寒食、清明节的代表性游戏之一,由此也成为寒食、清明诗篇的典型意象,它一方面联合着春景的夸姣和芳华的欢喜,另一方面又引发人生的感伤和悲愁情怀。藉此,既可了解古代寒食、清明节共同的节俗活动,又可了解古人丰厚的情感世界。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