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桥实验:爱情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来源:米乐看球    发布时间:2024-07-10 13:48:46

  爱情让人捉摸不透,以至于历史上有多少文人骚客,甚至最有智慧的大哲学家,都用尽毕生精力去阐述它。

  今天,我们将从一系列心理学实验,来看看爱情当中,究竟有怎样你不知道的秘密。

  1974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 P. Aron)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通过一个精确的实验设计,把「爱情」凭空制造了出来。

  阿伦把实验地点选在了加拿大温哥华北部的一座名叫「卡皮兰诺」的吊桥上面,这座吊桥建在距离湍急的河面约 70 米的空中。

  吊桥全长约 137 米,宽约 1.5 米,桥的主体由两根又长又晃的缆绳构成,缆绳固定在桥两端仅仅五英尺宽的木桩上。而且,这座桥经常会随着风左摆右摆。

  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时,你的双脚踩在晃晃悠悠的桥板上,你的双手紧紧抓住旁边的缆绳。如果你向脚下看去,就会看见一条深深的峡谷,中间还横亘着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此时,你是否会害怕到双腿发软呢?

  正是在这座让人感到动人心魄的桥上,阿伦请了一位很美的女性作为研究助手,并让她站在吊桥的中央。

  她的任务就是在过桥的人中,截住那些没有女性同伴陪同的过往男性青年,并请求这些男性协助她完成一项有关创造力对景区吸引力影响的心理学研究。

  这些男性不仅被要求填写一份简短的问卷,还被要求要根据女助手所出示的照片,编一则简短的小故事。当然,编故事的过程是「一问一答」的聊天形式,气氛也非常轻松。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心理学研究」是假的,只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让被试猜到实验目的,而刻意设置的烟幕弹。等到这些男性被试的任务完成后,女助手会给每位参加实验的男性被试留下自己的电话,并告诉他们,如果对实验结果感兴趣,可以拨打她的电话。

  与此同时,阿伦又做了一次同样的实验,这次实验是在另一座桥上,不同的是,这座桥并不像卡皮兰诺吊桥那样让人体验到惊心动魄,这座桥只是一座桥身又坚固又低矮、且横跨在小溪上的石桥。

  与上面的实验步骤一样,同一位漂亮的女助手,还是瞄准那些没有女伴陪同的男性青年,邀请他们参加实验,同样要求他们填写问卷和讲一个故事,并在最后,给那些参加实验的男性被试留下了联系方式。

  而且,走过卡皮兰诺吊桥的男性中,有大概一半的人,后来都给女助手打来了电话,而通过那个坚固而低矮石桥的 16 位男性中,只有两位给她打过电话。

  更夸张的是,参加卡皮兰诺吊桥实验的男性青年中,居然有不少人向女助手提出了约会请求,并表达了爱慕之意,并希望可以再次与女助手见面。

  此外,男性被试根据女助手出示图片所讲的故事情节,也存在差别明显。那些在卡皮兰诺吊桥上的男性被试,他们所讲的故事主题,几乎都跟情感,尤其是爱情与两性的有关,有些人所讲的故事,还带有很明显的性挑逗;而那些在稳固石桥上的男性,他们所讲的主题就五花八门,而且很少是跟爱情有关的,基本上没有人会在故事中涉及到性。

  这到底是啥状况?阿伦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找到很好的解释,他认为,男性被试在吊桥上,按理说应该体验到的恐惧,并且感受到压力与焦虑,这些不积极的情绪应该触发本能的「战逃反应」,就是人会进入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多汗以及肚子疼等应激状态,而应激状态是不太可能引发「性唤起」的。

  因为人类的性行为,以及绝大部分动物的性行为,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在安全的环境里,并且还得先吃饱肚子,所谓「饱暖思淫欲。

  当然,女性也不例外,他们体内的性激素,应该被吊桥的环境吓到才对,但结果却正好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阿伦发现,在更早的 1962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斯坦利·斯坎特和杰罗姆·辛格就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群被试,给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并给其中的一组被试注射了肾上腺素,而另一组则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也就是安慰剂。当然,被试并不知道给他们注射了什么,只是告诉他们,过会儿他们会出现双手颤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以及面部潮红的症状,但这些症状都是很正常的。

  然后,这两组被试,被逐一安排进入一间等候室,等候室里提前坐着一名志愿者,并会与被试单独聊一会儿。志愿者有两位,有一名志愿者既友善又亲切,时不时就会幽默一下,而另一名则是个「愤青」,怨念不断,始终都在嘟囔着自己的不满。

  在等候室待了一会儿后,被试会被研究人员带到另一个房间,并完成一份特别冗长的调查问卷。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那些被注射了肾上腺素的人慢慢的出现症状了,但奇怪的是,同样是被注射了肾上腺素,那些与友善又亲切的志愿者单独聊天的被试,他们的在填问卷时,他们的心情都异常的好,还可以用兴高采烈来形容;而那些跟「愤青」志愿者待在一起的被试,他们在填写问卷时,就感觉到很愤怒,并且认为研究人员弄的问卷「太蠢了」,还抱怨这是个很糟糕的实验。

  这个实验给了阿伦很大的启示,实际上,当被试站在晃晃悠悠、左摇右摆,并且横跨在崇山峻岭的吊桥上时,人们会本能的感受到恐惧,而恐惧则会本能性地激发人体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并导致人们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症状。然而,我们的大脑皮层却没闲着,它们则在无时无刻地解读分析着周围的环境,理解着身体的变化。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出现在了男性被试面前,被试也会本能性地被漂亮女性吸引过去,但与此同时,被试的身体,却还处于应激状态,他们还可以感觉到自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心冒汗。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的大脑晕了:到底是啥情况?

  突然,大脑从自己的情绪记忆库里调取出,自己曾经在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女孩时,也会这样,于是,大脑做出判断:我喜欢对方,我被她打动了。接下来,这些觉得自身已经喜欢上女助手的被试,就会拨通电话,找女助手约会了。

  从吊桥实验能够准确的看出,爱情的出现,跟我们大脑如何解释自己的身体和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大脑的认知,是怎么样影响到爱情呢?如何维系爱情呢?

  揭开这个秘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他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西雅图人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从事婚姻家庭的研究长达 40 年,是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被评为「美国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被媒体公认为「婚姻教皇」。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戈特曼就干了一件事情,即建立「爱情实验室」。正是在这个实验室里,戈特曼和他的合作者一起,研究了 3000 个美国家庭、700 对新婚夫妇,发布了多份「重量级」的婚姻家庭关系研究报告,拯救了数万陷入危机的家庭。

  最为神奇的是,戈特曼与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默里(James Murray)共同合作,开发构建了著名的「丈夫妻子的关系公式」,从而揭开了爱情的秘密。

  首先,戈特曼和默里提出了一个好问题,那就是在爱情和婚姻当中,到底什么才是决定性的?经过了长时间严谨细致地思考,他们两人一致认为,是关系,也就是恋人关系或者夫妻关系。

  紧接着,戈特曼和默里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来衡量关系呢?有没什么客观指标,能够说明两个人的关系是好还是坏,是亲密还是疏远呢?他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沟通。

  这里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恋人或者两口子之间沟通的频率,第二个是恋人或两口子之间沟通的内容;第三个是恋人或两口子之间沟通时的情绪。

  有了这三个指标,就可以客观进行观察了。当然,戈特曼和默里还进一步细化了这三个指标,特别是沟通内容,他们进一步确定为词义、词性与词频,并把词义和词性用具体数字来指代,这样,沟通的内容就能够统计量化了,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可以应用数学模型了。

  默里和戈特曼通过观察大量的夫妻与恋人的对话,发现他们无论是在正常对话中,还是在争吵、欢笑、调侃中,所表达的态度与情感里,总是与一些特定的用词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幽默、赞同、高兴、喜欢、感兴趣、愤怒、控制欲、悲伤、抱怨、好斗、防卫、厌恶、妨碍和蔑视。

  既然有关联,那就先找到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然后给这些词附上数值,比如「幽默:4 分 悲伤:–1 分」、「高兴:4 分争斗:–2 分」、「愤怒:–1 分厌恶:–3 分」、「专横:–1 分蔑视:–4 分」等。

  这样,只要在夫妻或者恋人聊天时,给他们录像,然后找出这些词,再把词所赋予的数值进行计算,那不就不难得知,某对夫妻或者恋人的关系究竟如何了吗?

  沿着这个思路,戈特曼和默里就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准备了一间屋子,屋子内放有桌椅,以及摄像机。他们让参加实验的夫妻依次进入小房间,并面对坐下,然后根据研究人员事先准备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开始交谈,比如金钱、性、孩子教育等,并让双方自由发挥、各持己见。

  每对夫妻持续交谈该线 分钟,并且整个交谈过程会被摄影机全程记录下来。谈话结束后,他们给两口子之间的谈话进行打分。那些在谈话中表现出喜欢、幽默或幸福的人被给予最高分,而那些表现出轻蔑和好斗的人则给出最低分。

  就这样,戈特曼和默里一共邀请了 700 多对夫妻或者恋人参与实验,并全程记录了他们的谈话内容。这还不算结束,在这之后的 12 年里,每隔一两年,戈特曼和默里都会与参加研究的那 700 对夫妻进行交流,定时进行回访,详细记录他们的关系情况。

  最后,戈特曼和默里利用数学建模,并经过多年不断地对模型进行修正与调整,模型对离婚率或分手率的预测准确率已达到了惊人的 94%,并且发现了一个「关系拐点」,即著名的亲密关系「5∶1」。

  也就是当丈夫或妻子两人在日常交谈中,使用正性词汇与负性词汇的分值所形成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低于 5:1,那么这段婚姻就要出问题了。

  到这里,戈特曼和默里又发现了爱情中,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带有情感的评价性语言。

  后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中包括三个元素: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完美爱情=亲密+激情+承诺。

  这其中,激情,主要是欲望和需要的表达方式,多指性的需求和欲望;亲密,指的是爱情关系中那些促使双方亲近、志同道合和不分彼此的感情,与爱人之间的吐露心声、互相依赖、对爱人的尊重和理解以及愿意与对方分享等都是亲密元素的体现。

  承诺,由短期承诺和长期承诺组成。短期承诺指的是决定要爱上一个人,而长期承诺是维护这段关系,会为彼此的关系负责、一起面对未来、愿意牺牲、奉献、经营爱的关系。

  实际上,激情,就是我们在吊桥实验中所看见的景象,是有生理唤醒,以及认知对身体反应的解读而产生的。而亲密与承诺,则是通过带有情感的语言,特别是由正向且积极情感的语言来实现的,这里还包括类似「拥抱」、「亲吻」等肢体性语言。

  无论阿伦的吊桥实验,还是戈特曼的婚姻预测实验,实际上都是对于人们爱情产生与维系的描述。但在爱情过程中,我们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研究手段的限制,这样的一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回答,直到现代神经科学,尤其是像核磁共振仪这样的研究工具的问世,让人们第一次看清了爱情的「内部构造」。

  当然,如果要研究爱情的「内部构造」,就需要去对比「爱」与「不爱」之间,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我们不可能直接去研究人,去故意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是非常不道德的。

  然而,上天还是很眷顾科学研究的,因为正好在自然界正好有这么两种类型的田鼠,一种是「长相厮守」型的,另一种属于「走婚」型的。

  前一种雄性田鼠绝对是「模范丈夫」,天天围着雌鼠转,给雌鼠找吃的,带孩子,做家务,样样精通,特别顾家;后二种雄性田鼠,绝对是典型的「渣男」,不但同时与多个雌鼠有染,而且跟雌鼠交配完之后,马上开溜,对下一代从来不闻不问。

  神经科学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田鼠,在孕育下一代的策略上竟然会差别如此之大。究竟是哪里造成的呢?

  后来,科学家发现,「模范」田鼠的大脑里,有一种感受器,是专门感受催产素的,比「渣男」田鼠大脑里的感受器要多很多。难道这就是「模范」田鼠能够跟妻子长相厮守,保持长久感情的原因吗?这只是个假设,如果想让假设变成理论,就必须要经过验证,也就是实验。

  正好,在医学上有一种精神类药物,可以作用于大脑里的催产素感受器。如果注射了这种药物,那么催产素感受器就不与催产素相结合了,而是与药物相结合,相当于阻断了神经传递。

  当科学家把这种药物,注射给了「模范」田鼠后,奇迹出现了:这个「模范」田鼠立马改变了对待妻子和孩子的态度,马上抛弃妻儿,去找「快活」去了。这变脸变得也太快了。

  难道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是催产素产生的?如果老鼠是这样,那催产素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吗?那怎么办?好就好在,现在有了脑电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把爱情期间,人们大脑的活动情况呈现出来。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